熱管是依靠自身內部充填的工作液體相變化來實現(xiàn)傳熱的一種導熱元件,具有以下基本特性:
1>很高的導熱性
2>優(yōu)良的均溫性
3>熱流方向的可逆性
4>熱二極管與熱開關性
5>環(huán)境適應性
熱開關性,意思是熱管可以做成單向導熱型,比如A段比B段溫度高時,熱管工作;當A段溫度比B端溫度低時,熱管不工作。
輸油管路與凍土層埋熱管的工作原理,就是利用了熱管的開關性。冬天地里溫度高于空氣溫度,熱管工作,將凍土層的溫度吸收散發(fā)到空氣中,使凍土層溫度更低更穩(wěn)固;夏天空氣溫度高,熱管不工作。
這種也就是重力熱管,其內壁是光滑的沒有毛細結構的。液體的回流,只能靠工質的重力作用,具有單向性。
但在大多數(shù)電子設備的應用場景里,熱管的使用是沒有固定的方向的,所以需要適應各個方向的工質回流。這個時候,內部管壁的毛細結構,就非常重要了,毛細結構需要在逆重力的情況下傳輸工質,確保任何地方作為冷凝段,液體都能快速回流到蒸發(fā)端。
根據(jù)使用場景的需求以及考慮加工成本,目前主要有以下三種毛細結構類型。
1、粉末燒結結構(Powder)
看下面的實物拆解圖,從圖中看,也許會認為它非常綿軟,但事實上,這種毛細芯既不綿軟也不松散,而是非常堅固。因為它是銅粉經(jīng)過高溫加熱的物質,所以在他們冷卻之后,就恢復了金屬本來的堅硬質感。
事實上,制作這樣熱管的工藝還是比較復雜的,首先需要在銅管的中心放置一根圓棒模具,然后灌入松散的銅粉,并經(jīng)過震動使銅粉達到一定的密度;然后將產品放置在還原性的氣氛爐中加熱到一定溫度,在銅粉未完全融化的之前,銅粉顆粒邊沿會首先熔融,粘連四周的銅粉,并粘黏銅管管壁,最終形成了現(xiàn)在你所見到的鏤空結構。
燒結溫度和保溫時間需要合理的搭配,確保粘接強度,但又不能使銅粉顆粒熔化。當然,實際生產中,目前這種工藝已經(jīng)非常成熟了,成本也大幅下降,是用的最多的一種毛細結構形式。
銅粉燒結毛細芯
銅粉燒結毛細芯
銅粉的生產方法主要有電解法,水霧化法和氧化還原法3種。電解法生產的銅粉具有樹枝狀的微觀形狀,還有比表面發(fā)達、純度高、成形性能好等特點,但是點解銅粉生產能耗高從而成本高,環(huán)境污染嚴重。目前更常用的是水霧化法生產的銅粉。目前世界普遍采用的水霧化+氧化還原法(現(xiàn)在AOR法)生產的銅粉,表面加以改性,其微觀形狀為不規(guī)劃珊瑚狀,比表面發(fā)達,成形性好,既具有電解銅粉低的松裝密度(一般為1.5~3.0g/cm3),又具有水霧化銅粉良好的流動性(一般流動性小于35s/50g),而且工藝性能穩(wěn)定,故能取代大部分電解銅粉。
2、溝槽結構(Groove)
溝槽結構應用的歷史也比較久了。從圖上我們可以看到,管壁上不同于燒結用銅管的光滑表面,而是順著銅管拉伸方向有一圈細密的溝槽。
正是這些溝槽,在熱管中起到了毛細力的作用。回流的液體通過這些溝槽迅速在熱管中進行傳導。
很顯然,開槽越細密,毛細力應該越好,但材料制作成本也會增加。
從熱管生產成本的角度來看,這種熱管的制程相對簡單,不用填粉則生下了很多道工序,制造成本相對低廉。
使用這種毛細結構的熱管,也是需要考慮使用的重力方向的。溝槽的毛細,受重力影響較大。一般說來,順著液體回流的方向是最好的設計。由此從理論上來說,不如燒結銅粉結構的散熱效率高。
溝槽毛細芯結構(圖片來源于網(wǎng)絡)
溝槽毛細結構(圖片來源于網(wǎng)絡)
3、金屬絲網(wǎng)(Mesh)
這種結構目前也很常見了。
同燒結粉末一樣,金屬網(wǎng)也是為了提供毛細力。這種編織狀的網(wǎng),金屬絲之間交叉搭接,形成了孔隙,一樣具有毛細力,可以克服重力,實現(xiàn)工質的快速輸送。
當然其毛細性能也是不如燒結粉末毛細芯的。
金屬絲網(wǎng)毛細芯結構(圖片來源于網(wǎng)絡)
銅網(wǎng)(圖片來源于網(wǎng)絡)
用作毛細結構的銅絲網(wǎng),一般用目數(shù)作為標稱規(guī)格,常用的有100目,200目,300目等。
4、復合結構(Complex)
鑒于以上各種結構的優(yōu)缺點,目前也有綜合使用的復合管結構。
比如銅粉+銅網(wǎng),溝槽+銅網(wǎng)等。對于長距離的工質輸送,也可以在粉或網(wǎng)的表面燒結一根或多根金屬編織線,起到更加回流速度和增加回流通的作用。
金田銅業(yè)是專業(yè)生產銅管的廠家,專業(yè)生產紫銅管、無氧銅管、方管、熱管等,廣受國內外客戶好評,聯(lián)系方式:0574-83005999。